「 anbound战略观察 」是基于安邦集团对现实社会和经济环境分析和预测基础上,有关中国未来政策的信息分析系列研究报告。相关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分析手段,有效的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此来解析各种战略问题和政策方向。而各种潜在的变化趋势,是我们最为基本的研究重点。本文内容主要来源于安邦重点研究报告——《“奥运经济”实际已经难以为继》(「战略观察」总第508期,2016/8/9)。
历时两周的“2020东京奥运会”于昨日(8月8日)闭幕。对两次举办奥运会的日本而言,日本政府本希望在这个开启后疫情时期恢复的艰难时刻,以东京奥运作为一个新的契机,重现60-7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再一次向世界人民展现复兴的日本。
但就奥运经济而言,日本可能要面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情境了。
“奥运经济”,这个词汇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人们就对此充满了疑惑。时至今日,来自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所谓的“奥运经济”其实仅仅是一次概念性的基础设施投资,而且是一种前途未卜的基础设施大投资活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对这种哗众取宠的基础设施投资,开始抱持警惕的态度。
part i '拯救还是拖垮?'
奥运经济究竟如何?举办国的表态总是那么独树一帜,而很明显是一种充满政治正确的态度。
以2016年的巴西奥运会为例,当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记者以及游客们兴冲冲地来到巴西时,最先迎接他们的却是猖獗的抢劫犯和破败的基础设施。作为南美洲第一个举办夏季奥运会的国家,巴西当前的政局动荡、经济低迷、“寨卡”病毒肆虐并没有给奥运带来本该美好的开端,外界的质疑和国内的不满或许也暗示了一个令人难堪的结局。巴西能靠奥运扳回一城吗?里约奥运会究竟能否充当强心剂,通过“奥运经济”的红利提振当前低迷的巴西经济呢?还是让已处于严重经济危机的巴西更加雪上加霜呢?
当时有一些媒体冷嘲热讽地断言,“奥运经济”救不了巴西,但巴西政府还是断言,会从基建、消费、体育产业等几个方面受益于奥运会的举办。
巴西政府委托智库管理机构基金会(fia)做的报告显示,巴西国内有55个行业能从举办这项大型赛事中获益。排在首位的便是基建业,至少能获益10.5%;其次是地产业(6.3%),然后是服务业(5.7%)、石油和天然气行业(5.1%)以及交通、通讯业(4.8%)。
对于一座接连举办奥运会的城市而言,旅游业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沾光”。世界杯当年,巴西综合旅游收入首次超过20亿美元。因此,当整个巴西迈入“奥运季”时,同样的期望也不难理解。
里约奥组委还大打“低价牌”吸引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得起奥运会。截至7月20日,里约奥组委门票主管法雷迪(donovanferreti)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总计610万张奥运门票中,目前已售出440万张,也就是72%的门票已售出。
尽管举办国总是死抱着“奥运经济”这张牌不放,但评级机构穆迪公开发表报告指出,奥运会带来的任何旅游业收益都不足以将巴西从这次1930年以来最长的经济衰退中解救出来。奥运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对失业率超过10%、通胀接近10%、货币跌超40%的巴西经济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共同社的报道则称,投入奥运会的巨额资金已造成了巴西严重的财政紧张,使其陷入了“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受经济危机影响,里约州政府负债累累,再加上斥巨资支持奥运会的举办,财政赤字大增,甚至于6月17日,里约热内卢州宣布进入“紧急财政状态”,为了给奥运“让路”,政府决定对支出进行调整,紧急削减预算,暂停工程招投标、推迟公务员工资发放。而另一方面,受寨卡病毒、巴西经济危机及暴力事件频生等影响,许多人打消了奥运现场观赛的念头。
奥运赞助商常会邀请企业客户到现场观赛和游玩,相关消费有助带动主办国经济。但不少企业客户因担心寨卡及治安问题,曾婉拒出席巴西奥运会。
part ii '里约并不是第一个'
《福布斯杂志》发文更为坦率,它的文章指出,里约热内卢或许不是第一个因办奥运而濒临破产的主办城市。
2004年的雅典奥运希腊为此投入了30亿美元,背负债务累计总额达gdp的112%,平均每个家庭要背负5万欧元债务,加上遇到金融危机,最终令整个国家走到破产边缘。
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让该市背负了高达10亿加元的债务,直到2006年,蒙特利尔用了整整30年,才偿还完其奥运债务。这个惨痛的教训让很多城市不敢申办奥运会,当时申办奥运会甚至被指责为商业自杀行为。
这两届奥运会被视为“金融灾难”。至于其他的奥运会举办国,实际情况并不透明,人们刨根问底的兴趣也很缺乏,但不利的消息和证据还是接连被披露出来,显示所谓“奥运经济”似乎并不牢靠,它更像是国际奥委会与举办国合作搞得一出不计代价的政治情景剧。
part iii '利好在长期?'
“奥运经济”的支持者们通常认为,虽然短期会给主办城市经济带来一定的负担,但经济学家们经过“模型”推算后表示,举办奥运会、冬奥会、世界杯这样的“巨型赛事”可以刺激国家的出口,并且有足够的统计数据可以支持这一推断。
通过奥运主办国主办奥运当年及一年后msci指数对比图( 来源:zerohedge)可见,奥运会的盈亏计算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直接收益主要在于门票、广告、转播、旅游等收入,而长期收益则是需要一个漫长周期才能实现成本回收的。
虽然耗资巨大,一般舆论还是认为,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勉强可以被经济学家们认为是成功的。
雅典奥组委(athoc)提供的数据称,主办雅典奥运会总收入为20.9亿欧元。但奥运会带给雅典的远不止这些。奥运会过后,希腊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到2006年,只有1100万人口的希腊接待了创记录的1570万旅游者。希腊中央银行统计,2005年,希腊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11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1%。希腊从旅游业获得的纯收入在欧洲国家排名第四。
同样的是,16年的巴西政府也曾对奥运会充满期待,希望奥运带动的旅游消费增长有助于巴西缓解当年经济困境,成功举办奥运会也将增强巴西民众自豪感,提振投资信心,助力巴西经济复苏。但安邦智库(anbound)曾给出判断,巴西恐怕不能指望奥运经济来刺激巴西经济。
从趋势看,奥运经济正在变成一个成本高昂、不经济的国际大聚会。“奥运经济”的实质是一种大型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这种大型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对于那些经济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经济规模和体量较小的国家,“提振效应”比较显著;对于那种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或是经济体量比较大的国家而言,这样的提振作用远不及其他重大事件的经济影响。
举办奥运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part iv '奥运经济'实际是一个很虚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一个虚伪的概念,如果你愿意认真一些看待这个问题,那么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前的8年时间里,奥运会的经济波及效应将达到3万亿日元规模,并将创造约15万个就业岗位”——这是东京都为了争取人们支持申奥所宣传的估算数值。当时,安倍首相出席了国际奥委会全体大会并做最后陈述,他从申奥阶段一直谈及奥运会的经济效益,十分期待奥运会在东京举行。
然而,在身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东京举办奥运会,实际上会带来多少经济效应依旧是个未知数。日本经济界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最关键的一点,长期经济效应完全取决于今后日本政府和东京都政府将开展怎样的公共事业。
了解更多东京奥运会的相关内容,敬请关注安邦智库(anbound)旗下简报产品——「 每日经济 」近期刊登的分析专栏《东京奥运会的价值与作用》。
实际上,英国政府等机构统计的2012年夏季伦敦奥运会、残奥会的投资、经济效应也曾经达到约112亿英镑。但在伦敦奥运会结束后,英国政府和伦敦市公布的投资、经济效应数据仅为99亿英镑。其中还包括了一处距离奥运会场约30公里的购物中心的投资,约25亿英镑。相关负责人温斯?凯博大臣在接受bbc采访时干脆承认“这个数字缺乏严谨性,都没有必要经过论文审查”。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组委会当时为了保护赞助商的利益,除赞助商以外的其他企业不能利用奥运开展活动。”而伦敦奥组委的乐观推算甚至得出过,2013年至2020年间将获得280亿至410亿英镑的经济效应,《金融时报》文章指出,直到现在,还是有不少专家认为“这里面有些经济效益根本没有说明是从何而来的”。
part v '奥运会太贵,愿意办的越来越少'
英国《卫报》网站刊文分析称,现在,举办一届奥运会的成本高得惊人,而赛会之后的恢复中需要承担的还有不少。再之后,就会有各种隐喻式的照片,被抛弃的运动场长满了草之类的,被传遍互联网。总之,这些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不再愿意争取这种荣誉的原因。
摄于2017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废弃的奥运场馆
摄于2014年,雅典helliniko综合体育馆,曾为皮划艇赛事举办地
摄于2013年,1984萨拉热窝奥运会滑雪颁奖台
摄于2012年,废弃的北京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场地
汉堡并非第一个退出2024年奥运会申办的城市。2015年7月间,美国奥委会改变了六个月前的支持态度,扼杀了波士顿的申办意图。最主要的原因,显然还是当地居民的抗议意愿太过强大,难以搞掂。波士顿市民发起了“拒绝波士顿奥运会”(no boston olympics)活动,指责国际奥委会的说法严重夸大了各种经济上的好处。波士顿的申办方案估计将花掉45亿美元,但是“拒绝波士顿奥运会”组织认为,最终的支出更可能会在100亿美元,甚至200亿美元的水平。考虑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最初的预算是24亿英镑,但最终却花掉了89亿2000万英镑,抗议者的说法显然更有道理。
2022年冬奥会也是如此,这个机会被世界上的众多地方政府放弃了。在斯德哥尔摩、利沃夫、克拉科夫之后,奥斯陆也退出了申办——尽管他们当时已经进入了终选名单,但是挪威政府投票决定不给予财政支持。除了乌克兰的利沃夫是因为国内遭遇危机而失去主办可能性之外,其他城市都是因为举办成本过高、经济好处可疑,以及得不到足够支持而放弃的。
未来的世界,可以相信的是,除了基于政治原因要争取举办奥运会的国家之外,这个世界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国家愿意再举办奥运会了。未来的奥委会,除了对这出政治情景剧进行大规模重新设计之外,已经别无出路。
'奥运经济'的本质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在追踪研究“奥运经济”这一问题的时候发现,“奥运经济”的实质是一种大型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这种大型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对于那些经济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经济规模和体量较小的国家,“提振效应”比较显著,对于那种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或是经济体量比较大的国家而言,这样的提振作用远不及其他重大事件的经济影响。
说的更为简单一些,就是“奥运经济”要发挥作用和价值,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一是,经济处于景气周期当中,gdp增长速度很快,没有重大影响的危机或是事件的发生。对比之下,伦敦奥运会正好遇上欧债危机,因此,“奥运经济”的所谓拉动作用,立马就被淹没了,伦敦奥运会的实际投资是申报预算的3倍。
二是,“奥运经济”的远期价值完全要看未来公共政策的运作。在这上面,所有的经济学模型都是用模棱两可的条件来代替的,因为这些模型根本无法预见未来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影响,它们只能假定“还像现在这样”!
这个世界到处可见的长满荒草的奥运场馆,实际证明了一点,几乎所有的奥运会举办国,都是着眼于当下的政治、经济形势,而没人愿意对未来负责。所谓未来的远期价值,实际只是为了弥补投资缺口和财政困境的一种数字解释。现在的数字不够有说服力,那么就拿“远期”的数字来弥补,就是这么回事。
即便是那些“奥运经济”最乐观的支持者也承认,伴随奥运会“提振效应”的,还包括投资替代效应、消费挤出效应、收入流出效应等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此外,还有资产价格上涨导致的社会成本大增等抑制消费和投资的负面影响等等。在可获得历史数据资料的6届奥运会中,有4个国家的房地产价格在奥运会举办前后出现明显的波动,基本上都是在奥运会前快速上涨,奥运会后不同程度回落。所以,究竟如何来看“奥运经济”,其实基本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究竟是一个乐观者,还是一个悲观者。
所谓“奥运经济”,仅此而已。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