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大都市经济发展的核心

对于大都市来说,消费是城市经济的核心。对于城市经济与消费关系的研究和探讨,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轨迹可能要上溯到本世纪初。早在2000年,安邦研究人员在比较北京与上海的发展中,就高度强调消费对于城市经济的关键作用。对于国内一些大城市出台的抑制消费的政策,安邦研究人员也多次提出过看法、并给出可行性建议。

“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空间,没有发展空间,只能是自我消耗,引资、投资等建设概念根本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城市的领导者能否持续把握不同发展阶段的概念,不断创造空间,并以此形成市场要素,是城市经济未来有否希望的关键”(摘选自《安邦分析:上海与北京的对比》「 每日经济 」总第1323期,2000/11/13),上海在这方面作得很好。今年3月份的《上海市新城建设规划》,8月份的《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上海再一次走在了正确发展城市经济的第一线,最先扭转了思路,意识到“消费才是大都市经济的核心”。

anbound

2000年11月13日

本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1年中国又借着加入wto之势深入参与全球化分工,快速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工厂”。在工业化与城市化两大轮子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到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不过,安邦研究人员认为,从经济发展规律、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演变规律、国际大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中国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是迟早的事,而消费对大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尤为突出。

城市经济与消费

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对人的吸引力相关,与街道的繁荣相关,与消费紧密相关。也许有人会说,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撑来自产业,只要有足够的大型产业,城市经济就不会差。的确,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国内许多城市都是依靠产业发展起来的。解放之初的东北地区城市,曾经依靠工业独步全国;华东地区的上海,解放后曾在很长时间内是全国工业最发达的城市;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崛起为全国一线城市,不仅仅是因特区政策,还有赖于珠三角地区庞大而系统的产业支撑。

不过,市场有波动、产业有周期、企业有生死、城市有演化。当城市发展到足够大,仅仅依靠产业发展就远远不够了。人口与要素的集聚,公共服务的出现,新的服务需求的大量出现,使得服务业在大城市中成为主导。随着城市资产价格上涨,城市成本上升,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发展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城市经济的动力结构开始演变。城市发展与产业演变的规律无需多谈,要强调的是,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主要支撑的背后,是消费需求在不断上升。

多年以来,在国内外都有负面例子显示,由于城市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城市消费低迷,使得城市经济缺乏活力。在不少城市,城市商业的失败,已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政策灾难。很多舆论一面倒地责怪互联网导致了城市商业的失败,其实,城市的结构性缺陷也对此负有重大责任。很多城市,街道上根本没有人,买东西与其“上街”还不如“上网”,消费与商业被人为地、愚蠢地隔离开来,人们要去采购一些物品,必须要克服重重交通障碍。如果街道失去繁荣,人们在城市里缺乏购物乐趣,如何又能活跃经济?

建立消费型城市

近年来,国内对消费的重视程度在增加,消费对全国经济和城市经济的重要性也在上升。从全国来看,2019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57.8%,消费已连续6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主引擎”。

对城市经济来说,消费的贡献增长更为显著。以北京市为例,多年来,消费逐步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首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消费(商品消费 服务消费)对北京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在2015年已达63%;北京于2017年曾提出,到2020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70%左右。在另一座超级城市上海,近年的消费增长也比较可观。官方统计显示,2019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万亿元,增长6.5%,规模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居各行业前列。上海2018年提出,到2020年,上海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保持在60%以上,外来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30%以上。

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几年国内在政策上对消费的重视在增加。2019年,商务部发布《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提出明确利用5年时间,指导“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程度较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培育若干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此后,全国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青岛、郑州、长沙、宁波等二十多个万亿gdp城市加入到争抢“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大战中。今年7月,商务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有投资人士表示,消费是人和世界相处的方式,是一种能够承载非常多内容、非常多价值的载体。某种意义而言,消费也在定义一个城市的气质与未来。国际消费中心建设,不仅仅在于城市自身的消费能力和潜力,从品牌建设、到消费场景、消费环境,到消费品产业链、供应链,以及消费领域资本投资等诸多方面都紧密相关,体现出城市经济的活力和综合能力。

从中央到地方,在观念上重视消费,政策上不断向消费倾斜,从大方向看是正确的。不过,从公共政策的效果来看,若是再早一些明白消费对城市经济起到的核心推动作用效果会更好一些。安邦智库创始人陈功在近期的讨论中指出,必须要意识到,消费不是单独就能干起来的。只有在投资畅旺、经济增速较快、收入预期增加的时候就开始干起来,才能够成功地推动经济主要动力向消费转型。如果等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投资搞不下去了,再转行来干消费,很难干起来。可以认为,消费是经济繁荣的一种结果,而消费的持续增长又会成为经济转型后的持续增长动力。但是,如果把消费作为一种经济救急的工具,指望在经济下行时来扭转颓势,几乎不可能成功。而出这种主意的专家学者,也会让人看笑话。

生产型社会的持续发展会导致经济体向消费社会转型,消费更是大城市经济的核心动力。不过,如果在经济下行时,把消费视为一种经济救急的工具,这几乎不可能成功。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 the end —

用户名:
密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