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 | 中国改革开放史的繁花(1) ——莫干山会议发起的四君五步-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系列文章 | 中国改革开放史的繁花(1) ——莫干山会议发起的四君五步

卷首语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望历史,我们应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今天。

1984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一批思想开明、富有激情的中青年学者云集浙江德清莫干山,开启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莫干山会议。会议的召开,是多方势力与条件共同推动的。朱嘉明、黄江南、张钢、刘佑成四人,经过五步,凝聚共识,组织此次会议。他们在风险中周全考量,争取了开明力量的支持,通过原始众筹方式取得资金,在浙江这块改革开放先行区上举办了此次会议。

会议汇聚了全国各地关注改革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富有理想,勇于探索。会议的召开为青年一代在中国新时代的崛起提供了舞台。当时,商品经济理论仍遭到部分势力的抵制,城市改革尚未全面铺开,会议的举办并不容易。但是,这些中青年学者以务实的态度,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回顾莫干山会议,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文 | 夏 日

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产业经济、乡村振兴以及社会治理等,曾主持或参与多项政府机构等研究课题,长期在全国多地开展驻社区调研,撰写大量调查报告随笔和政策评论,多次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报、澎拜研究所、中新经纬等媒体及杂志。

图 | 1984年莫干山会议照片

1984年莫干山会议,即“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已经过去将近40年。然而,这次会议不但没有被历史忘记,还一再的被人们所提起、讨论与研究。那么,莫干山会议发起者是谁,又是如何开始的呢?

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明确的是无论实际组织动员过程,还是参与者公认,莫干山会议的发起者是朱嘉明、刘佑成、黄江南、张钢四人,堪称“莫干山会议发起四君”。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四人的身影贯穿其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时,朱嘉明和黄江南分别是33岁、34岁,同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身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经济师、助理研究员。他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第一届硕士,此时,刚参加完社科院举办的第一次博士招生考试。

图 | 2020年的朱嘉明教授

图 | 黄江南先生现在担任旭珩资本董事长及梧桐树资本董事局主席

张钢,35岁,《经济学周报》负责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简称经团联)联络人。刘佑成,34岁,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时任浙江省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发起这次会议的呢?根据笔者的简要梳理,这次会议发起大体经历了五步。

第一步,前奏:九次会议。

80年代初,刚从文革走出来的中国,对许多现实和理论问题的探讨存在很多“禁区”。如果不讨论与突破,改革开放很难进行。即使针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相关见解也很难在报纸中公开发表。因此,朱嘉明、黄江南和张钢三位富有激情活力、思想解放的青年人就商议,以《经济学周报》名义,不定期召开封闭式的“国民经济讨论会”。三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

从1982年底始至1984年9月莫干山会议前,朱嘉明、黄江南和张钢三人先后组织召开了九次“国民经济讨论会”。会议每次确定一个主题,选择一个主发言人,人数三十人左右,采取全封闭式方式。在会议过程中,主发言人发言之后,参会人员对其所论进行讨论与辩论。其中,第九次,王岐山安排在中央组织部招待所召开,当时还有国务院部委、总理办公室等人员参与。可以说,“国民经济讨论会”为后来的莫干山会议奠定了基本模式,包括会议形式、会议选题以及对策准备等方面。

第二步,交流:北京相聚。

1983年底,时任浙江省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佑成因公出差到北京,顺便看望《经济学周报》负责人张钢,老友相聚,交谈甚多。两人曾在1981年夏,合作撰写过一篇论文《从中西方历史的比较中探寻中国封建社会停滞的经济原因》,因而以文成友。在交谈的过程中,张钢就向刘佑成介绍了《经济学周报》召开的“国民经济讨论会”的情况,也谈到朱嘉明、黄江南和自己都感到,农村改革已经进行了五年,城市的经济改革应提上日程了。

但是目前组织的讨论会对相关问题的讨论都局限于单独领域问题,缺乏交叉综合性。于是,刘佑成表示朱嘉明和黄江南等认为有必要召开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学者会议,讨论发展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问题,并为中青年学者提供相互交流思想及为改革开放出谋划策的平台。刘佑成深有同感,并表示这个会议可以由他协助安排在浙江省德清莫干山召开,并争取浙江省的政府机构联合召开。

第三步,商议:杭州两聚。

1984年1月,正好朱嘉明、黄江南去杭州,张钢跟朱嘉明、黄江南讲了自己和刘佑成的想法,让朱嘉明、黄江南去见刘佑成,进一步跟进了解刘佑成回去后的情况。在杭州,朱嘉明、黄江南、刘佑成三人交流对改革开放形势的看法,初议了召开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的问题。1984年3月,朱嘉明、黄江南又去杭州与刘佑成具体商议了一次,初步讨论会议名称、会址、代表产生方式、举办时间等问题。

商议后,他们大体确定了筹备工作分工。其中,朱嘉明、黄江南负责拟定会议框架、研讨课题及选定参会中青年学者的工作;刘佑成与浙江省委省政府沟通,联系安排浙江省参与发起单位及参会人员选的工作以及安排会场、食宿、接送等会务工作。张钢负责联系新闻媒体及除浙江省以外发起单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有一位参与杭州商议的是《大秦帝国》的作者孙皓晖,但是他没有参与莫干山会议。

第四步,拓展:天津相聚。

当时,北京青年经济学界已经动起来了,外地青年经济学家还没有。朱嘉明、黄江南等认为不仅要把北京的中青年学者动员起来,还应该把全国各地有志于改革开放的中青年经济学者都发动起来。而当时黄江南与杜厦是初中同学及亲密玩伴,以此两人为纽带,天津的中青年经济学者经常参加北京中青年经济学会的活动,因此,朱嘉明、黄江南及北京很多中青年经济学者与杜厦、常修泽、李罗力等天津青年学者都十分熟识。

图 | 常修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从杭州两聚回来后,也就是1984年初夏,朱嘉明、黄江南、张钢三人到天津南开大学与李罗力、杜厦、金岩石、常修泽、郝一生等青年经济学者以及部分研究生进行关于改革诸问题的交流与对话。其间,朱嘉明、黄江南、张钢三人提出有意召开一次全国性的中青年经济学者“交叉综合性讨论”会议的想法,获得天津青年经济学者的热烈响应。

第五步,深化:月坛终定。

在天津相聚后的第二天,朱嘉明、黄江南、张钢三人返京前,天津青年经济学者送他们到车站。在车上,三人就召开会议的议题进行了讨论,并把议题草记在随身的“破纸”上。同时,口头商议通过报纸发布征文消息产生会议代表。此外,还商定由《经济学周报》牵头并负责联系各新闻单位共同发起,面向全国征文,还确定会议代表产生的“五不讲”原则,做出“以文选人”等决定。

回到北京,天色虽然已晚,但是他们三人并没有回家,直奔月坛北小街2号《经济研究》编辑部。在这里,他们正式确定了会议宗旨为“为党和国家献计献策”,实质是讨论经济政策、经济对策问题。考虑到会议名称为“经济政策研讨会”比较敏感,最后商定为“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学术讨论会”,确定征文代表范围和条件。其中,年龄确定为中青年;范围面向全国。最后,由《经济研究》编辑乔桐封执笔拟就了在报纸上发布的“征文”文稿,并于1984年6月12日在《经济日报》、《经济学周报》等报纸发出。

莫干山议会主要是由朱嘉明和黄江南、张钢、刘佑成四人发起,如果从“国民经济讨论会”开始算起到1984年8月31日,历时2年多,如果从设想提出开始也就是1983年冬算起,也历时9个多月。1984年9月3日—9月10日,莫干山会议终于在浙江省德清莫干山圆满召开,并被历史所记忆。

参考文献/注释:

1.柳红.1984:莫干山会议[m].东方出版社,2019.

2.柳红.影响改革进程的莫干山会议.此文原载于《经济观察报》2008年10月27日,收录于《1984:莫干山会议》一书,第3-24页.

3.刘佑成.莫干山会议始末.此文原载于《经济观察报》2018年6月11日,被收录于《1984:莫干山会议》一书,第90-110页.

4.张钢.关于莫干山会议的若干背景情况.此文被收录于《1984:莫干山会议》一书,第202-217页.

5.常修泽.史料版1984年莫干山会议.此文原载于《学术研究》杂志2012年11期第63-74页,被收录于《1984:莫干山会议》一书,第25-57页。被收录时,此文个别地方做了订正。

6.杜厦.莫干山会议的前后与天津中青年经济学家.此文被收录于《1984:莫干山会议》一书,第193-201页,节选自杜厦《一个人和他的时代——杜厦自传》,第383-393页。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用户名:
密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