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硬脱欧”将给中国带来更多机会-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英国“硬脱欧”将给中国带来更多机会

自今年6月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至今已超过100天,英国国内围绕关于脱欧路径的争论仍十分激烈,英国最终“硬脱欧”的迹象越发明显。这对欧洲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格局都将带来不小的冲击,对中国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有风险亦有机会。

英国国内目前有“软脱欧”与“硬脱欧”之争,主要针对是否保留欧洲单一市场地位,这个地位可让货物、服务、人力及资本在欧洲各国间方便流动。“软脱欧”一派主张保留英国享有欧洲单一市场的权力,代价是容许一定程度的人员自由流动,这形同放宽移民管制,有违获52%选民支持的脱欧意志。而“硬脱欧”一派则主张对欧盟成员国实施强硬移民管制,同时脱离欧洲单一市场,这也意味着英国与欧盟的贸易投资成本更加高昂。

此前英国政府决定在明年3月底启动脱欧谈判,而启动脱欧程序是否要经过议会投票表决,国内分歧严重,英国最高法院将在下个月对此做出裁决。而一些市场“嗅觉”更加灵敏的英国金融界人士,就警告市场不要低估英国脱欧的底蕴,不排除明年再飞出一只“黑天鹅”并冲击国际汇市及贸易投资。

洛希尔财富管理环球投资师kevin gardiner就提醒市场要有硬脱欧的心理准备,他认为英国硬脱欧的机会要大于软脱欧,因为英国民众支持脱欧的愿意是要限制欧洲移民自由进出,若选择软脱欧将是自相矛盾。英国对冲基金stratton street的固定收益及货币投资主管freddie coldham也认同硬脱欧是较可能的结局,但市场尚未认清这一点,最坏情况是外资对经济前景信心跌至谷底,触发英镑再被抛售而大幅贬值;脱离欧洲单一市场的争论陷入僵局,也让英国的外贸局部瘫痪。尽管该对冲基金对未来不尽是悲观,认为英国人口结构及自由市场地位没有改变,大幅贬值后英镑更具备竞争力,但还是预期,基于营商便利及未知风险,以银行为首的金融业将在欧盟其他地区另觅总部。而英国经济事务学会(institute of economic affairs)的学术及研究副总监richard wellings,指出脱欧后政府毋须再给欧盟“进贡”会费,挣脱高昂的监管成本,有利营商环境及刺激消费。但他也表示英国硬脱欧的机会较大,在长达两年的脱欧谈判期间,对外贸易将充满变数,经济结构难以立即转变,需要政府巩固外资信心。

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这三名英国投资及经济界人士提醒市场做好英国“硬脱欧”的观点和看法,应该是基于他们对英国民意以及国内情况的深入了解而得出的结论,不是危言耸听。尽管当前英国国内的有关争议很大,但无论是政府要员还是普通民众以及上下两院议员,主流意见仍是要尊重民意、限制外来移民。而对于欧盟来说,当前更是内外交困,经济持续数年低迷后仍未见起色,区内意大利等国的银行业危机也未解除,民粹主义和分离主义之风又日盛,英国脱欧引发更多欧洲人喊出“脱离欧洲”的口号,明年法德等国的大选让欧洲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除此以外,难民危机、种族冲突和恐怖袭击,更是将长期困扰欧洲的难题。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欧盟政治人物对英国脱欧谈判的态度极其强硬,在移民入境问题上丝毫没有妥协之意,试图让英国付出高昂的“离婚”成本以警告其他有意脱欧的国家和民众。这种局面持续下去,恐怕英国想不“硬脱欧”都难。

当前全球经济日益分化,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其货币政策收紧的趋势已经确立,明年会继续加息1-2次。一旦英国决定“硬脱欧”,英镑欧元大幅贬值、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资金势必将加速流向美国,欧洲经济会更加困难,而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国货币也将承受更大的贬值压力。但更需要注意的是,上述3名英国专家都认为,“硬脱欧”将导致欧洲的部分热钱“西钱东输”,流向亚太等地的新兴市场,并直言资金“对中国兴趣浓厚”。

我们认为,对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决定脱欧后,无论是吸引外来投资还是拓展双边贸易投资机会,英国都表现出了走近中国的意愿,而“硬脱欧”会让英国进一步向中国靠拢。至于欧洲,其发展前景有更多不确定性,也需要加强与中国的政治及经贸合作。在全球化出现倒退苗头的今天,中国应抓住欧洲出现的机会,推动中欧、中英之间的贸易及投资便利化,遏制美欧日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同时,我们也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确保国内经济稳定运行,改善国内的投资环境,完善金融市场,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欧洲及英国的资金进到国内的资本市场,帮助稳定人民币汇率,继续推动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

英国“硬脱欧”的可能性和相关风险正在上升,有可能再次引发欧洲金融市场的震荡。对于中国来说,这也意味着机会,有可能拉近中英、中欧的经贸关系,并吸引更多欧洲热钱流入国内资本市场。但这需要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确保国内经济平稳发展,不断提高境内外投资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此外还要指出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定位有了新说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意味着,中央希望抑制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淡化资产属性。以这个逻辑来推断,未来的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政策手段,都会围绕“住房”而不是“炒房”来制订和出台。根据我们的研究,着力于在房地产持有环节进行调节的工具——房地产税,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杠杆。

  在十八大向十九大过渡的重要当口,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特别意义,核心是为明年十九大的召开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保持稳健,既是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目标,也是执行经济政策、组织经济资源应该把握的重要尺度。

标签 : 工作论文 

用户名:
密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