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介绍的疫情防控经验-尊龙凯时人生就博

上海市长介绍的疫情防控经验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再谈科学防控疫情》,这是去年年初新一波疫情爆发之际发布于安邦简报产品「每日经济」的分析专栏文章(date:2021/1/28)。距离该篇文章发布已经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顽固的新冠病毒疫情依然不时在各地、各区、各大城市冒头,冲击着当地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考验着各地政府面对疫情时的防控措施与治疫效率。其中,有些地区经受住了考验,有惊无险地平稳渡过,但也不乏部分地区因种种原因而酿成了一出又一出的悲剧。今日旧文重发,希望能为有关部门提供一点点参考作用。

(2021年)春节临近,随着国内部分地区不断出现零星散发病例,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小型爆发,国内各地都普遍开始收紧防疫措施,“一切为疫情让路”成为许多地方的标准做法。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人员在对国内疫情的跟踪研究中发现,不少地方在面对冬季以来的新一波疫情时,未有效吸取之前武汉、南京等地的经验和教训,在防控思路和举措上还是难言科学,难言精准,采取的还是高成本的“一刀切”式的做法,在低效解决眼前问题的同时,又制造出了更为复杂的其它问题。

目前来看,不少出现疫情的地区,为了保证没有“漏网之鱼”,都在隔离、进口商品防控与核酸检测上全面加码。然而,这种“全面加码”在严重推高防疫成本,大量消耗地方财政、人力资源的同时,效率也很堪忧。对于逐渐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来说,这样的做法其实不值得推广。在中国整体疫情防控基础上,在常态化的防控阶段,如何才能算是做到科学防控?

在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判断防控措施和政策是否科学,可以看几个方面:

第一,防控建议和政策是谁说了算?如果防控是公共卫生专家、科学家、专业人士在提出建议和对策,由他们来面对公众进地解释,活跃在面向社会和公众的前台,这个地方的防控措施相对来说会更加科学一些。如果防控总是由官员在大包大揽,政治官员说了算,看不到专业人士,这里的防控基本上谈不上科学。

第二,疫情防控是区别不同情况来精准施策,还是动辄就搞严格的“一刀切”?如果防控政策针对不同的问题分层分级,注重精准有效地防控,不怕麻烦,有系统的安排,注重人性化的措施,这样的做法会相对科学。如果只会搞“一刀切”,动辄就走极端,这就是粗暴的蛮干。

第三,防控措施能否兼顾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在中国现行的环境下,科学有序的疫情防控,不仅要防控住疫情,还要使城市系统保持正常运行,疫情防控因地制宜,有紧有松,不会因为极端防疫而瘫痪。如果城市系统处于半瘫痪,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怨声载道,这样的防控根本谈不上科学。

第四,是否有经过专业人士和公共政策专家研究制订的有效的应急预案?国内很多地方都号称有应急预案,但实际上只是一个摆设式的政策文本,真正用起来根本不管用。科学的应急预案一定是有效的,需要专业力量参与制订,并经过公共政策的讨论。对于城市系统来说,应急预案也是一个复杂系统,针对多元目标来设定。

第五,疫情防控是否考虑成本和可持续性?防控疫情在危急时刻需要有“不计代价”的政治勇气,但在常态化防控之下,则需要考虑政策成本和可持续性问题。以核酸检测为例,一次100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的直接成本大约是10亿,如果考虑到经济发展受到抑制等各种机会成本,将是很大的数字。

面对当前的防疫乱象,我们认为,虽然形势严峻,但地方在防疫过程中依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科学防疫。而且要指出的是,在面对冬奥会、六中全会、进博会等重大政治、国际经济及体育活动时,中国坚持严格防控疫情的原则是对的,不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阶段,国内的疫情防控需要更加注重科学性,在我们有了更多经验和疫苗资源的背景下,应该能够更好地兼顾疫情防控与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能否做到防疫与经济和生活兼顾呢?完全能够做到。实际上,在国内被屡次表扬的上海,在平衡防控与经济和生活方面就做得不错。上海的经验是,实现科学防疫,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快速发现、快速定位。在前年11月和2021年年初的两次疫情中,上海均没有开展全员的核酸检测,取而代之的是,在发现疫情后,根据排摸传播链上的关键节点,迅速锁定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进行精准的防控和隔离。这种思路相比“全员核酸”、“大隔离”,无论是在效率还是效果上都有着明显优势。能够实现这种精准管理的前提,则是一套高效有力,能够做到“你快速,我快速”的公共卫生系统,而系统建立的关键,正在于专业人士的充分参与。

上海市长龚正此前(2021年1月27日上海市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说,这次疫情应对,上海有三个特点:第一,主动发现。这16个病例都是主动发现的。第二,快速处置。做到了“你快速,我快速”。这一波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启动预案,迅速锁定场所、锁定病例、锁定识别对象。第三,精准有序。上海科学确定密接者、密接者的密接者以及其他一般接触人员,这三个层次分别落实了闭环管理措施,没有简单化,而是精细化,同时也没有扩大化。到目前为止,这三个层次一共安排核酸检测累计筛查4.1万多人,但并没有搞全员筛查。

再比如,去年10月底上海迪士尼因疫情协查防控要求而关闭,上海连夜对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的相关人员及场所开展排查,累计筛查相关人员33863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0月31日(万圣节)晚,人们在迪士尼小镇的烟花背景下排队检测,成为一道有序抗疫的亮丽风景。11月3日,短暂关闭了2天的上海迪士尼乐园恢复营业。《人民日报》对此称赞:“万圣节没有光怪陆离的鬼神,也没有拯救银河系的超人,一个有序的城市组织就是金钟罩。”还要指出的是,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1年11月5日-10日在上海举办。与此同时,上海还能进行有效、有序防疫,维持上海常态化的运转,有很多网友感叹,上海的防疫“这才是人间防疫该有的样子”。

与上海相比,国内大多数地方的疫情防控,强调严防死守有余,但科学性、效率、兼顾经济和生活则有明显不足。疫情一起,不少地方常常是毫无商量余地的关停、封闭,地方官员主要考虑的还是政治责任,对于科学防疫、常态化防疫的思路和安排都不足。有网友对比上海和其他城市的疫情防控时表示,上海的防控是“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而某些大城市的防控则是“只讲大道理,不讲小道理”。大道理是政治责任、零容忍、中央指示,小道理则是经济运行、百姓生活、人间烟火。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一个地方能不能兼顾“大道理”与“小道理”,实际上反映了地方在疫情之下的治理水平。

从上海的经验来看,有效控制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来自于科学防控。既控制住了疫情,又兼顾了经济。上海表示,对下一步的处置工作很有信心。而这种信心的最大底气,就来自于科学防控。

面对疫情反弹和扩散,以及疫情在明年春天有可能反弹的形势,国内疫情防控不能松懈。但要注意的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我们需要在坚持严格疫情防控的原则下,做到科学防控、有效防控,避免粗放的大隔离、大筛查、一刀切,避免因政治原因而对政策层层加码,要“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科学防疫要注重效率,要兼顾经济,要维持社会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转。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用户名:
密码:
 
网站地图